昨天微信朋友圈惊现的信息流广告,再度掀起了用户对App内移动广告的大讨论。当然,这其中也有声音在说,“广告就广告了呗,人家都免费为几亿用户提供服务了”。众多周知,大多数App都是免费的,而且它们靠广告赚钱。
但当细化到如何通过广告盈利时,不仅仅用户,有时候甚至开发者都说不出一二三。大家都在说有了用户就有了现金流,但当真创造出一个几千万用户的App时,却对流量的变现傻了眼。像微信、微博甚至糖果传奇这样被频繁使用的超级App都是怎么通过广告在盈利呢?
1.导量
导量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用户量足够大的超级App会把自己变成平台。
比如你在微信的钱包功能里看到大众点评的入口、看到京东优选的入口,如果你觉得这是仅仅是因为腾讯注资了大众点评或者京东,那你就图样图森破了。超级App将自己变成平台,用户每一次通过它点击进入其他的产品(CPC=cost per click),甚至细化到每一次产生购买行为(CPS),这个产品都要向超级App付费甚至分成,付费的标准基本是由超级App来主导(有用户就是这么任性)。
至于本身就是平台的产品,则会使用竞价排名的方式。
像淘宝、大众点评、应用市场这种本身就是平台的产品,它想要赚钱就容易的多-直接给商家导量。打开淘宝,你以为你搜索一件产品显示出来的结果完全是随机吗?NoNoNo!除了淘宝后台自己的算法,或者你限制了商品按照信用或者价格等规则显示之外,你看到的每一件产品展示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出现在右侧的第几个广告位置都是商家需要花钱购买。每一年双十一双十二电商们狂欢购物节的时候,好的广告位更会坐地起价,拿下好位置的店家基本就是坐等黄金万两滚滚而来了。
2.卖推广位
当你结束了一局愤怒的小鸟,在进入下一关的之前,突然跳出来一个弹框问你要不要试一款别的好玩的游戏,如果你点了是并且下载了推荐的游戏之后,2美金就已经被划到了愤怒的小鸟的账户。当然这个价钱不是固定的,将会根据国家的不同而调整。通常这个工作不会由App自己来做,而是交由第三方的移动广告平台(因为研发和运营产品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广告还要一家一家的谈实在有些浪费时间)。广告由第三方的平台全盘负责,按期结算,平台直接从中分成抽取利润。
广告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到你每次打开App时的一张全屏广告,小到App的最下方一条窄窄的插屏。收费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是按广告每展示一次收费、用户点击一次收费、用户安装一次收费甚至用户每购买一次收费,操作越复杂,收取的广告费用就越高。这些广告平台还可以定位到用户的性别、年龄、机型、通信状况等,帮助广告商进行更好的投放。
当然,如果公司App产品线多而且用户量大时,企业会自己去操作广告平台,比如腾讯旗下的广点通、百度旗下的百度联盟、360奇胜效果联盟等。
3.一对一换量
对于那些用户数量不算太大,而且精力旺盛的公司,他们会抛弃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自己去做一对一的换量。
比如美图秀秀App里内置每日推荐的板块,里面会推荐少则数十款,多则上百款App,堪称一家小型的应用商店。通常,在它推荐的App里你也总能找到美图秀秀的下载方式。使用这种换量方式变现的App,通常量级不会太大,使用群体相当固定,因此在换量时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进行差不多数量的用户导入,当然如果发现A给B导了100万,B只给A导了10万,那可能就需要用钱来弥补这其中的差异了。
知道了超级App的广告盈利模式之后,人生遇到挫折还要去超市捏方便面吗?再发个福利,不开心的时候随便上网点点广告、下载下载软件,说不定好几十块就白白付出去了,想想还觉得有点小荔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