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对外夸大业绩数据成了互联网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易凯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就说过:“一家公司融了3000万美元,然后新闻报出来就是8000万美元,融了1亿美元报出来可能是3亿美元”。更有业内人士称,对外公开的数据,往往要除以3才能置信。而这样浮夸的风气,就连团购“剩者”美团也不能幸免。
4500万,赶携程超去哪儿的节奏?
1月4日,美团公布了2014年的业绩,460亿元的年交易额,180%同比增长,数据足够好看,也算是对最近的连串负面作了一次总的还击。但是,其中有些数据令人生疑,比如 “酒店端年间夜量达4500万”,数字如此惊人,笔者认为值得核实。
目前,国内酒店在线交易的头把交椅公认是携程,体量与其他对手不在一个档次,自不必提,就说说排第二的去哪儿。2014年,去哪儿前三季度的间夜量分别是590万、730万和1000万,按最乐观的估计,全年间夜量不会超过4000万。去哪儿在全球拥有约43万合作酒店,而根据美团7月提供的数据,美团上有约10万家国内合作酒店,就算以去哪儿月均2万的疯狂速度增长,到年底也不过20万家,合作商家数目连去哪儿一半都不够,间夜量却超对方数百万,不知道对此美团如何解释?
而从有关美团酒店业绩的新闻通稿看,也确实存在很多虚假数据的特征。首先,美团报出的间夜量如此庞大,却并未提及其在酒店在线市场中的排名,这是典型的避免引起竞争对手对其数据进行质疑的公关技巧;其次,大多有关美团业绩的文章都只对其总体的业绩进行分析,只字未提酒店领域的情况,不排除是美团公关对约稿对象打过招呼。更诡异的是,前不久,去哪儿的一位高管还称去哪儿间夜量领先美团40%,现在美团却反称自己超过对方。无论真相如何,其中必有一方在撒谎,一次本该公开透明的业绩公布,竟成了罗生门,真是业界的悲哀。
美团在间夜量上动手脚,也许有着自己的打算。间夜量是酒店在线市场的核心数据,是评估平台市占率的重要标准,去哪儿高管的言论就说明了问题。对来自去哪儿的抨击,当时美团未作任何实质性回应。随后,业界评论就普遍以此来质疑美团在酒店端的表现。因此,在年初这个节点,美团放出针对性的数据来还击并不奇怪。只是,7月时业界对美团在酒店端的定位还是“搅局者”,现在美团就声称间夜量超过老二去哪儿,从数据的虚构到发布形式的设计都十分粗糙,这未免有点吹牛不怕牛皮破了。
两度“全球封王”,数据疑点甚多
然而,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夸大数据,甚至也不是最离谱的一次。11月感恩节,美团外卖就声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网上订餐平台”,其根据是美团日单量120万,远超国外订餐巨头Grubhub的20万,这不可不谓贻笑大方。国外的消费水平和国内有极大的差别,客单价不同,就应该比较交易额,而不是订单量。Grubhub的日单量虽然只有20万,但其客单价高达30美元,约180元人民币,足足是客单价17-18元的美团外卖的10倍,算起来Grubhub的交易额还要超过美团外卖60%。此外,Grubhub在2013年已经营收破亿美元,收入在订餐行业属于碾压级别,在这样的数据面前,美团外卖不知如何得出自己是“全球最大”的结论。最近,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美团外卖上存在大量堂吃单和非餐饮单,甚至有餐厅老板组织学生刷单骗补贴,而美团对此睁眼闭眼,这不禁让人要问,这120万单里到底有多少水分?
类似的造假,还有前段时间美团借一篇作者佚名的文章声称“美团第三季度交易额超越Groupon”,而Groupon是全球最大团购网站,按美团的逻辑,这句话实质上又是美团在自封“全球最大”了。姑且看看文章的依据——“Groupon第三季度不计入税款和预期退款的全球毛收入为18.6亿美元,同期美团的交易额是19亿美元”,这种表述,行内人一眼就看出猫腻。毛收入与交易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数据,毛收入的算法是总收入减总成本,而交易额则是平台上的交易流水,只有从中按一定百分比扣取的佣金才能算是网站的收入,按5%佣金的行业水平来算,美团第三季度的收入应该是0.95亿美元,只比Groupon的零头多一点。
如此,不算其他大大小小的可疑数据,美团也至少有两次不顾事实自封“全球第一”。最近,还看见一篇关于美团业绩的文章,标题同样引人注目,叫《王兴吹过"美团千亿"牛逼正逼近现实》。对此,笔者不禁要问,这吹的牛逼到底是正逼近现实,还是正逼近爆破?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