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龙鼎新闻 > 行业新闻 >

深度解读香港缺乏互联网创新六大原因,它真的是块创业蛮

作者:龙鼎网络发布时间:2015-08-12 17:22:53浏览次数:15386文章出处:晋城自适应网站制作

  摘要: 香港似乎不再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现实,保守的性格让香港在这场互联网革命中远远的落后与中国大陆。

  又到了香港的雨季,下班时候如果你站在街上打出租车一般都不太容易打到。可是如果你手机装了“快的打车”App的话,叫到一辆出租车似乎并不难,即使在这种坏天气里。

  与司机攀谈打车App,发现香港出租车司机用快的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过去也同大陆一样会返现给司机做补贴。现在没有补贴了,但是有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加油卡,换取车辆保养之类的。但是可惜的是,最重要的支付环节还没有打通,快的打车在香港还不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所以我们最后还是要给司机现金。

  支付宝在香港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币种转换以及与各银行关联的快捷支付。目前快捷支付支持的银行较少,且都是信用卡。币种转换需要付出一定的手续费。这种过程繁琐且成本高。在7-11还有支付宝的充值卡卖,用户要根据当天汇率来折算买一定数额充入到支付宝账号里。这样的用户体验,用的人不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使用户这些都搞定了,在某宝某猫上购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货物过关。一般清关需要3-5个工作日,加上运输派送,最快也要一周才能拿到货。而且运费高昂。我见有的香港同事在某宝买东西,买货的钱还没有运费多。某宝在国内的价格优势,物流的时间优势,在香港这里瞬间皆无。

  我问了身边一些香港年轻人对于互联网,对于创业,对于现有规则的看法。似乎没有人了解互联网行业,没有人愿意出来创业,且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社会规则等都十分认同,觉得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

  自己在香港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已快进入第五个年头,就我自身感受到的,觉得以下六点是香港缺少互联网思维,缺乏创新的原因:

  一、现成社会结构稳定,进入老龄化社会

  香港与大陆不同,纺锤形社会已形成多时,中产阶级占据社会的大部分。而中国大陆仍处于金字塔结构社会中(正在发生激烈的转变)。在这种社会垂直流动稳定的地区,必然在创新动力上要低于流动激烈的地区。加之香港地区人均寿命很长,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创新是年轻人的事情,对于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天然的缺乏创新能力。

  二、传统商业非常完善,传统服务业发达且方便

  香港的社区很完善,几乎每个社区都有配套的公共体系。无论是交通,购物,饮食,健身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日常的消费来说只要去楼下就可以解决。加之香港很小,交通便利,人们即使去买一些非日常消费的商品也很方便,无论到铜锣湾,尖沙咀,旺角,即使你住的再远,一个小时也都可以到达。所以香港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购物的不方便。而大陆因为面积过大,发展不平衡,很多用户的一些购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农村的用户),必须要借助网络来完成。

  三、人工成本和房租高昂

  香港的房租是出了名的高,几平米就几万几十万。光房租这一项就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加之香港的人力成本高,老板对于雇员的人数是极度敏感的,因为光人工这块也要吃掉很多成本。

  四、精英社会,金融至上

  记得吴晓波曾经这样评价过上海:“一个喜欢大资本的城市,和一个必须以破坏、创新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有一种天然的冲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是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详见吴晓波《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这句话放在香港也是一样的。上海与香港很类似,都是以资本为主的城市,金融业发达,城市繁华多彩,本地人又有点排外。太多相似的地方,就有相似的病症。都是精英社会,人们都对资本充满渴望,而对于资本的获取过分依赖于金融产品而非实业。这导致了人们过度关注金融业,而忽略了创造资本的本源。金融本身不会创造资本,实质仅仅是资本的转移。

  在一个大城市中,外地人是这个城市向前的动力。因为外地人背井离乡,渴望在大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未来,敢于吃苦,乐意奋斗。外地人带来了大城市的活力。所以北京,深圳这样的城市诞生了无数个奋斗励志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而香港今年来的留学生留港率逐年降低,新移民返回大陆找工作的比率也逐年增加。

  五、保守的性格

  儿时记忆里,香港是个开放,繁荣的地方。可是来到香港发现其实香港人骨子里特别保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总是很慢,更看重现有的既定的东西。而互联网创新,要的就是不能保守,敢于挑战现实,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试错。这点似乎与香港人的性格特质完全不符。

  六、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不同

  说了这么多原因,究其根本,个人觉得是由于我们和香港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香港人倾向于解决现有问题,我们倾向与解决长远的问题。香港人倾向于做好眼前的,我们倾向于向一个确定的目标前进。香港人认定的是明确的规则与法律,我们更愿意认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所以香港人更加尊重规则,而我们则更易颠覆规则。这就是我们的区别。这种区别直接导致了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远,香港依旧原地不动。

  香港究竟是互联网的处女地还是荒地?

  港漂、新移民对创业充满热情

  马云在香港的演讲引得上万人前去观摩,我想在香港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多有想法的。他们有创业的热情,香港社会也有创业的需求。但去听讲的,几乎都是大陆过去的港漂。真正的香港本地年轻人少之又少。为什么?

  我问身边的几个香港本地的年轻人,有没有创业的打算。得到的回答全是:没有!原因就是他们都希望稳定,不喜欢这种充满风险的生活。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香港的年轻人的想法,但还是反映了一部分香港年轻人的态度。

  竞争者并非同行业对手,而是传统

  在香港若做移动互联网,做O2O,做电子商务,可能除了要面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外,还要面对更困难的东西:传统的观念。

  香港不缺热钱,但是投资者们还不能接受互联网这种目前还在“烧钱”的商业模式。短期内没有回报甚至会投入更多,传统的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

  以颠覆现有为根本的互联网公司,需要面对的一个整个偏“右”的保守社会。对于新产品的不信任,面对社会的舆论,现有的规则、法律等。这些问题都是每个香港互联网公司所必须面对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又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办到的。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生态链之后,香港人才会逐渐接受这些。

  拿谁的?美国,中国,本土?

  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大部分都是拷贝美国的产品,进行本土化修改后就可以直接上线,推到市场上。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可以直接拿到已经成熟的产品案例和经营手段,降低了创新成本。

  所以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地化能否做好。做出更接地气,更符合国人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产品。

  香港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谁的产品可以拿过来直接用?美国的?中国的?香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App全是国外的:Whatsapp, Facebook, Instagram…那香港人是习惯西方式的还是中国式的呢?这与地区文化有关,“土洋结合”就是香港的文化,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其实直接用起来都不太对口味。开发出符合香港本地人使用习惯的产品,需要本土的香港公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努力。

  香港人需要从岛上的狭隘意识中走出来重新认识中国。而中国也应该在香港的现状中吸取教训。香港今天的繁荣源自过去香港人的努力开拓,源自法律的完善,社会的公平。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追求的。

  然而在很多东西固化之后,一部分规则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看来却是僵化的,不合理的。

  记得罗大佑有一首歌曲《亚细亚的孤儿》,讲的是台湾当年被世界遗弃的故事,台湾人也曾经看不起大陆人。看过去年的一个调查统计,现在的台湾年轻人60%多希望来大陆工作。这种转变可能连大陆人都想象不到。而反观香港年轻人对大陆的反感却是与世界的现实相背离的(别的国家都在拥抱中国,而香港却在排斥)。我们这里不讨论政治关系,更无意挑起中港矛盾。只是真心希望香港的年轻人可以学习一下台湾的年轻人,去拥抱大陆的发展。年轻人是一个地区的未来。一个保守的,孤立的年轻人群注定不会带来繁荣的未来,如此发展下去,也许下一个亚细亚的孤儿就是香港。

  同样,中国大陆的也应该从香港的发展现状中汲取教训。我们处在高速发展中,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美。但是发展的速度有天终将会慢下来,社会结构也会趋于稳定。那时候我们的年轻人是否还有活力,有动力去创业,去创新?会不会那时我们的年轻人也如今天香港的年轻人一般?

  结语:我在这里讨论的只是我的一些个人感受,没有太多的数字图表,也没想写成一篇很严谨的报告。我在大陆出生,成长;我在香港工作,学习。我对这两个地方都充满感情,所以无法用非常客观的眼光去评价。


客户评价

专业的网站建设、响应式、手机站微信公众号开发

© 2010-2020 龙鼎网络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8335号-1

注册号:140502200020561

公众号 微信联系

手机版 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