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鼎网络发布时间:2015-08-11 17:09:48浏览次数:15386文章出处:晋城自适应网站制作
财经专栏作家 吴晓波
8月6日,中国移动互联网社群大会在京召开,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做演讲,他指出,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从商业关系到价值关系都在改变,社群的运营要有主旨,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随波逐流毫无价值。
去年5月,吴晓波频道公众号上线,第一篇文章叫做《骑到新世界的背上》,文章发出后便开始大规模涨份,之后,他开始确定这个社群的价值观是什么。他觉得可怕的是: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如果大家很茫然地跑到一起,那么这个社群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大家变成价值取向比较认同的部分,所谓的社群才真正存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
很高兴来北京参加这个大会。我过去两年在写一本书叫做《腾讯传》,到现在还没有写完,太复杂了。现在,我得到一个福利,有一个5位数的QQ号。
我觉得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我们有了QQ以后,人开始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新构建你的朋友圈,重新设定你的身份,重新建立你的社交关系和商业关系,我觉得这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里面带给中国一个最大的变化。
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写作者,1993年我开始成为一个财经类的专栏作家。长期以来,我有很多的读者,但是我从来不知道读者在哪里,我就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写专栏,给新闻门户写专栏,然后每年写书,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我的读者在哪里,根本找不到他们。
去年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如果我还要写作,我必须改变一个战场,到一个新的世界去写作。所以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我记得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叫做《骑到新世界的背上》,我要告别原来的媒体生态,到一个新世界生态,但是新世界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你也不知道会不会从龙背上摔下来,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进到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去了。然后我的公众号逐渐逐渐增加,每天大概新增两千左右,现在应该是91万,下个月应该是过百万的数据。这是最大的变化,我找到了将近100万的读者,他们会经常跟我有互动,每天的文章发出来,在后台看到他们的反应,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虽然也给我带来很多的苦恼,他们可能要看我穿什么牌子的情趣内衣。在这90多万的后台里面,一个让我很高兴的情况是,开始出现数据,我们开始用数据找到这些人在哪里,所谓的社群,现在是真实的。
当公众号开到300天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开始确定我们这个社群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觉得蛮可怕的是: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如果大家很茫然地跑到一起,我觉得这个社群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我们认可商业之美,在这个公众号里面不会有别的东西,大部分是商业或者泛商业的东西;第二个叫做崇尚自我奋斗,我们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都是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市场力量的人,相信自我奋斗的人,我们不相信任何的集团,不相信任何的政党;第三,我们乐意奉献、共享,我觉得互联网就是一个共享经济,只有付出才能有得到,而且付出的快乐和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第四,我们叫做“反对屌丝经济”,写这句话的时候好纠结,我的团队跟我说,吴老师能不能不要写这句话,写这句话会得罪一堆人,我说还要写上去,因为我觉得中国要向上走,中国不能变成一个下流社会,所以我们要反对屌丝经济,屌丝不是一贫如洗,而是甘愿在社会的下层和边缘,并以此反对主流财富群体,这是堕落的表现,我觉得人一定要往上走,要有阳光的一面,所以我提出这个。
这些文字提出来之后,会造成每天会有人离开,每天有五六百人取消我们的关注,但是每天有两千多人增加关注。我觉得这个挺好的,慢慢大家变成价值取向比较认同的部分,在这个意义来讲,所谓的社群才真正存在。
有了这部分人以后,我们就在想,这部分人到底在哪里,是不是真实的。然后就在这些年轻的订户们的推动下,突然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20年的财经专栏写作中完全没有遇到过的一件事情:我们5月份开出了订阅号,6月份的时候,北京社科院的一个物理系博士给我们后台留言说,能不能到北京搞一场签售会,虽然后来那个签售会没搞成,但后来通过他发起这个事情,很多人就聚在一起,于是在这个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出现了第一个地面组织,叫做“书友会”,然后逐渐逐渐开始增加。
书友会一开始就是在QQ群里面的,QQ群到了500人以后,我说不行了,500人在里面就很混乱,发言、发广告那些东西,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进来,我说要建立组织化。所以我们就开始在北京建立一个班委组织,然后我在网上先找到了第一份给他们的东西《罗伯特议事法则》,就是大家要学会开会,每一个地区的班委组建之后就是先学会怎么开会,然后选班长、班委,就开始这样做。到目前为止,全国有81个城市做了我们的书友会,有31个城市选了班委,北京有9个班委,他们组织各自的活动。
班级的人员组织,大部分是在QQ群里面完成的,形成了一些很大的群,像北上广深、杭州等这些地方分别有四个两千人的社群,全国的QQ群数大概有3万多个。其中像上海、广州、成都、杭州都是比较活跃的,上海是从去年8月份成立,到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书友会的活动,说你们搞了多少场活动,他们半年竟然搞了两百场活动,他们有十几个兴趣小组,建立了QQ群,建立了微信群,他们有6个班委。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小组合并同类项,现在大的分成了五个小组,有创业的、理财的、户外的、旅行的、阅读的,今年做的活动应该超过300场,慢慢地他们变成一种自组织,因为吴晓波频道,这些陌生人聚在一起,然后他们通过QQ群的方式,通过增值的关系粘连,这些关系又因为兴趣的不同,成立了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又把兴趣爱好导流到地下。北京有一个群学萨缪尔森经济学,连续两个月学习,他们都是自发组织的。
上海书友会有自己的订阅号,加了9万多的会员,他们自己做文章,建立小的社区。他们又开始跟一些商家合作,因为大家都是喜欢财经的人,财商都比较高一些,都比较相信商业的正当性,他们不排斥商业,他们会帮孟京辉卖戏票,帮文艺公司做推广活动等等,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群体。
前两天,我们马上过一百万粉丝了,我到群里面问了一下,我们有多少人因为参加频道而结婚了,大概知道有40多对了,谈恋爱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当各个小组建立完以后,我们又在想,其实90多万人在空中还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各个层次有了社群以后,有没有可能把兴趣的孤岛打通呢?兴趣孤岛建成一个高速公路,这是今年过年以后我们的一个实习生提出来的,一个92年的实习生,他提出这个观念,他是参加运营组的,说从后台来看,各个城市都有旅游小组,旅行小组会各地跑,现在他们都在当地,沈阳是沈阳的,西安是西安的,南京是南京的,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大组?后来在这个实习生的倡导下,我们开始建立一个大组,叫做旅行大组,一开始是八个城市参与,他们都有小组。八个城市的小组长拉了一个QQ群,开始选举大组长。
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城市的旅行小组今天都在一起了,因为它是实名制的,需要有推荐进来,这个人的身份非常真实,爱好更加确定,建立了QQ群,有两千多人,然后他们开始自己搞活动,已经做完两场活动,一场活动就是一个苏州的企业家,他有一个房车,在群里面召集30多个人,一起去青海,完成了一次青海的旅行活动。另一个是最近跟一个旅行机构合作,我们拿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去泰国,我记得四晚还是五晚,六千多块钱,都是五星级酒店,我女儿都非常有兴趣去。这个群已经做好了,找了一个很帅的小伙子做导游,接下来要去土耳其和日本,这样开始玩起来。
当这些信息孤岛被打通以后,我觉得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旅行大群今年年底会超过一万个左右,一万个喜欢旅游的人,会在这个组里面建立起来。
接下来会做理财大组,因为理财这个话题在公众号里面关注非常高。大家都很爱钱,很希望知道自己的财富怎么增加,所以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成立理财大组。然后会成立创意大组,创意是现在中国最热的话题,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毕业以后三年创业者的失败率大概是97%,,但是我们频道里面有很多的60后、70后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创业大组,把这些愿意创业的年轻人聚集起来,通过培训,通过点对点的辅导,能够帮助到他们。所以今年下半年会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过去一年多里面做了很多社群运营的事情。我认为,大家都说互联网是共享经济,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在共享的主题下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录,叫做求援。互联网最好的是,当我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有什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或者我有什么愿景的时候,我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社群里面请大家帮助,这是互联网最伟大的事情,能够通过求援的方式,让社会的资源经过一次重新配置,而且人在付出的时候会很快乐,这是社群建立之前很难想象的事情。
过去一年我们做了四个实验,包括咖啡馆改造计划、巴九灵创业公益金、众筹、拍摄纪录片《我的诗篇》。
上面讲的是比较大的群落,另外还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是企业家。在我们社群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家,他们会加入社群,但是他们从来不发言,因为他们都是50后、60后、70后为主的,他们不发言。怎么把这部分人抓取出来?因为我长期以来在全国做一些培训、讲课的工作,所以我就有一些学员,这部分学员,大部分人都是我们频道的一些订户,然后我们就建立一个学塾。现在有一个学塾群,一共有两千多人,两千多人里面,又把两千多人抓取出500个比较活跃的人,每100人成立一个班级,由班长建立起来,五个班级在QQ群里面建立一个独立群,他们可以去学习、交流,甚至去搞投资等等的。这部分就是在一个更加理性的财富人群中建立一个群落。
所以这些是在过去一年多里面,互联网对像我这样一个特别传统的财经作家做的最大的改变:找到了我的读者,然后我的写作变得更加真实,这些读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相互互动的关系。
关于社群,我有三个体会,我觉得一个好的社群大概应该有哪些特征。我们的频道是新生儿,一岁多一点,14个月的新生儿,但是在这14个月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社群运营的办法。有三点是我们工作到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体会。
第一个,有态度的内容。好内容和坏内容很不容易区分,但是我们的内容必须有价值,这样才能把人聚合在一起的,人不是因为认识在一起,而是因为兴趣、因为认同感才在一起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写作的人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愿意跟什么人在一起。Pony也讲过两句话,未来腾讯做的是用内容连接一切,而这中间就是态度,就是认同感,把大家聚合在一起。
第二个,圈层化互动。如果这个社群还是在空中,很容易变成泡沫就消失了,如果这个社群在地面,那就是很真实的,就跟谈恋爱一样,可以帮助创业者,社群可以产生大规模的互动。
第三个,共享中互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通过共享和互利,让这个社群变得更加长久。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的东西非常多,某种意义上这些改变刚刚开始,我们的商业关系在改变,我们的价值关系在改变,最终我们在互联网当中真的会看到一个新的东西。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演讲者吴晓波,整理杨博丞,实录部分有删减,文章仅代表演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观点与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zyyanan。
微信联系
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