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圈的头条,不是股市的全面跌停,而是且理所当然只能是——
,蓝营和绿营的大战已经开始,那么菜狗在此也忍不住凑热闹开个脑洞:
“假如要把支付宝打造成新一代约炮神器,应该怎么做?”
在此声明,本人是野路子产品菜狗,半路出家,观点难免错漏百出,同行莫笑,阿里和腾讯的人不要咬我。同时在此前文章中,菜狗已经表达出了对“约炮神器”的不看好,把“约炮”当做产品主轴不是创业公司随随便便可以玩得转的。但是对阿里这样的巨怪,以“约炮神器”作为推广噱头还是很有搞头的。那么这里涉及三个问题。
一、支付宝为什么要做社交?
先看阿里怎么说:“支付宝花了8年时间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应用,又用了2年从一个应用变成一个支付平台。现在与接下来的时间,支付宝会贯穿到各种真实生活的场景,包括消费、生活、金融理财、沟通等多个领域,成为以每个人为中心的一站式场景平台。”好像没提到社交呀,而且聊天功能也被放到了底栏第三,更加突出的是类似美团和点评的本地商户导购。更何况,无论支付宝还是淘宝,都有了海量的用户基础,成为了“刚需一般的存在”,有必要费心思搞社交吗?
当然有。
互联网平台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切割,再直观一点就是对用户使用频率和时间的争夺。从这个角度看,社交网络一旦成功,一定能最稳定地获取用户的关系和忠诚,也就牢牢把控了用户的时间和频率,这是电商、浏览器、工具、阅读、游戏等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举一个例子,百度的浏览器和地图都可以成为“入口”,但是用户使用的频率和时间都远远不及微信,商业价值自然不能相比。
所以支付宝如果做社交,一定是进可攻退可守,一方面可以对腾讯的微信支付和“智慧城市”战略形成有效阻遏,像素级抄袭更是保证了腾讯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红包”等支付习惯,最后都是帮支付宝丰富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扩大支付宝的使用频率和时间,从“买东西才想到”的被动使用,到“平常就用顺便买东西”的主动使用。
一旦用户使用的时间和频率稳定提升,他们的眼球钉在了这里,那么接下来各种故事都好讲了,支付宝可以变成一个信息和应用的分发平台,阿里系的各类应用和业务终于形成了合力,集中在了人们对支付宝的日常高频使用中,接下来什么o2o、分享经济,都逃不出“支付、本地、社交”三者合力的五指山。
二、为什么是陌生社交?
兵法有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对于支付宝来说,一上来就进军腾讯重兵把守的“熟人社交”几乎毫无胜算。用户习惯的更迭本来就难如上青天,而熟人关系链的平台一旦汇聚,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转移的可能。根据《从0到1》的理论,至少得在这一领域比对手“好上十倍”,恐怕在新一代互联网终端普及之前这一点都绝无可能。更何况,熟人是“产品本位”的腾讯的强项,企鹅拥有全中国最优秀的产品经理队伍,即便你做出了不起的功能,大不了他抄就是了。于是,前有来往、易信、path,后有blink,主打熟人的社交网络纷纷在微信面前败下阵来。
但是“后台实名的陌生人社交”却是支付宝的绝佳战场。试想,在陌生人社交中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稳定优质的男女用户群(支付宝肯定有),另一个就是“诚信和安全问题”,你随便从哪弄一张方向盘的照片放到陌陌上,也可以伪装高富帅“骗炮”了。但是支付宝这种东西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通过关联阿里系的各类应用功能,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消费、金融、信用数据,如果巧妙运用就可以建立起“安全、诚信、兼顾隐私的”陌生社交环境,让视图“骗炮”的屌丝无处遁形。
当然,支付宝做“陌生人社交”也有天然的劣势,讲白了就是:拿钱包和陌生人社交,心里总是感觉“不安全”。不论如何,即便投资了陌陌、微博,支付宝也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向“陌生人社交”进军吧,这里是你的星辰大海,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迂回吧,去培养人们用支付宝社交的习惯——当陌生人变成半熟人,当半熟人变成熟人,剩下的事情你懂的。
以上的东西然并卵,关键是how to do?
三、如何出兵陌生社交?
在贺华成的《95后消费习惯》中,就已经分析过支付宝进军陌生社交的玩法。菜狗看来除去运营不看,产品层关键有三:
一是主打“类似陌陌的附近信息流”和“附近的群”,迅速降低社交触发门槛。
社交触发的关键是能让“有互相匹配潜质的”用户彼此发现、破冰、持续互动,而广场模式的信息流和群组几乎是最常见的选择,高效、自然、无负担。正因为如此,“附近圈”将比“好友圈”更有战略意义。
(一)“附近放在哪?”
支付宝首屏的功能已经太重,甚至成了非常凌乱的九宫格,那么“附近圈”放在哪里会更好呢?最大胆的设想是放在底栏正中直接突出,不过这样一来可能类似“超级课程表”的变革那样把主题和定位冲淡了,所以较为稳妥的办法是两个入口,一个放在点开首屏“附近”后出现的二级菜单中,一个类似下图的摆放,放在朋友这一栏的最上方。
(二)信息流有何玩法?
一方面,用户可以选择前台匿名,同时可以根据自己地意愿,公布出一部分真实数据,信用积分是多少,在天猫买了什么贵重的东西,在淘宝去年的消费总额是多少,这就使社交可以在“保护隐私且相对靠谱”的氛围下进行——你说你有钱,可个人页面空空如也啊。另一方面,信息流主打图片炫耀(可直接触发二次购买行为更佳)、活动邀约、社交信用榜之类,触碰陌生社交的g点。
二是实施开放平台策略,迅速打通各个应用分享到支付宝社交的链接机制,重点围绕阿里系的业务和应用打造功能和体验的差异化。
使“约”一条龙、更高效。对标微聚、请吃饭等社交o2o,建立方便的活动邀约机制,整合去啊、聚划算、一号专车等,全面满足陌生人线下聚会的各类需求。 使内容更丰富。开放微博及其他应用一键分享到支付宝信息流和聊天,做强服务窗,使用户可以在其中阅读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三是建立灵活动态的隐私和防护策略,构建“安全、诚信、兼顾隐私”的社交环境。
“安全”几乎是支付宝能否做强社交的生命线了,而淘宝平台坑爹的设计常常是过于安全、交互不便(笔者一次次被密码锁定,无数次想召唤草泥马),那么支付宝呢?
1.强化用户认证。比如只有满足更丰富的认证条件才能开启“附近圈”,从而将后台实名作为硬性门槛。
2.灵活隐私策略。正如前面所说到的,陌生社交中大家对隐私非常看重,那么可以自己决定“公布的信息范围”,我可不是骗炮的屌丝哦,你看我信用分多高,你看我去年天猫的消费额。
3.丰富信用体系。将芝麻信用分为“金融信用”和“社交信用”两个维度一起呈现,前者对标目前的芝麻信用,后者则对应用户的社交行为,有没有滥发广告、有没有频繁被举报?这样一种双维度的呈现可以有效遏制社交行为中的欺诈现象,控制微支商、水军、段子手带来的信息过载。
4.建立付费保险。讲白了,所有可能“让钱包拉链拉开一点点”的地方都要关注。那么这里有一些还不成熟的办法抛砖引玉:引入类似脉脉的好友分级机制,初级好友完全无法在聊天中使用要钱付钱功能;建立类似支付宝购物的机制,付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撤销;建立严格清晰的交易记录体系,千万别重装之后聊天记录和交易记录一起不见了;限制交易对象,比如没有充分认证、芝麻信用分较低、不显示某关键信息的用户不得使用要钱付钱功能。
以上的一切纯属脑洞。产品教父张小龙有云:“我所说的都是错的”,那么在本文末尾菜狗要说“我所说的纯属意淫”。尽管如此,这场战争已经开始,作为长期专注社交产品的创业者,有幸目睹一场宏大的经典撕逼,内心还是极尽欢愉的。尽管最终战局走向尚未可知,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阿里和腾讯打社交,先死的可能是中小社交平台,是我们这批创业者,一旦两强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形成,未来社交创业者的空间将更小、更难做。
两强相争固然精彩,千万别乐得以为他们会两败俱伤,却不小心变成了巨鲸搏斗时被鲸鱼尾巴误杀的磷虾。
晋城龙鼎 - 晋城网站建设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