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段时间抽空看完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最近又在公司内参加了「金字塔思维」的培训,对「金字塔原理」进行了系统梳理的同时又有了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这让我发现了自己之前输出的文档中的很多诟病,在不断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似乎离着正确答案更近了一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产品经理必备技能:金字塔思维」。
思维模式的三驾马车: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平行思维(六顶思考帽)、金字塔思维。第一种发散思维相信大家用的比较多,平时产品功能架构的梳理都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的;第二种平行思维用在需求评审的时候非常有效,让不同岗位的同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种金字塔思维用在产品规划、项目汇报、阶段总结等场景,具备非常强的普适性,尤其适合产品经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症状?
1、产品规划的或者项目汇报的PPT结构不知道怎么梳理,每一页的PPT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展现。
2、在写总结邮件的时候,思维混乱,经常避重就轻,抓不到重点。
3、在跟老大汇报的时候,自己一股脑的说完观点之后,老大瞪着迷茫的大眼睛看着你,无奈的道出一句:「你想表达什么?」
4、在RTX上打了一大段话,脑子非常混乱,不知道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 …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我想「金字塔原理」都可以帮到你。强大的思维逻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断锻炼出来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金字塔原理」的作者
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1961年进入哈佛商学院,为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被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 & Company)聘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她在写作方面的长才很快得到赏识,并于1966年被派往伦敦,负责提高麦肯锡公司日益增多的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1973年她成立自己的公司Minto International, Inc.,推广明托金字塔原理(MintoPyramid Principle),针对商业或专业人士,以及在工作中需要撰写复杂的报告、研究论文、备忘录或简报文件的芸芸大众。
金字塔原理
简单来讲,就是任何事都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结论先行),然后这个结论由三至七个分论据支撑,而这些分论据又本身也可作为分论点,如此延伸下去,犹如一个金字塔。
金字塔思维模式
背景-冲突-问题-解决方案。
从这个核心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种内容结构,例如:
标准式:背景→冲突→问题→解决方案
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背景→冲突
突出顾虑式:冲突→背景→解决方案
突出信心式:问题→背景→冲突
这几种同的内容结构也就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内容,一般来说标准式是我们用的最多的。
金字塔思维有的四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结论-结论先行
② 任何一个层次的分论点都是其下一个层次的概括,这里要提到一个极高的要求MECE,即彼此相互独立且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没有遗漏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没有重叠才能保证效率最大化。-上下对应
③ 每组的论点必须属于同一个范围-分类清楚
④ 每组中的论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排序清楚
好了,说了这么多「金字塔原理」的理论知识,我们来看看这个原理能用来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概括来说,「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想清楚,说明白。
用途一,写作,依据「金字塔原理」的思维模式,将整件事的背景交代明白后,开始阐述你发现的矛盾冲突,然后开始罗列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一个华丽的转身给出解决方案,一个伟大的文档就这么诞生了,真是妙哉。
用途二,思考,思考的严谨其实是为了表达的出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依据从上至下、理论分散且各自支撑观点的原则,将金字塔在自己的心里搭建起来,刚开始我们可能造不出埃及金字塔那样的杰作,但是造一个小土包肯定是可以的,思维逻辑的锻炼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你懂的。
用途三,解决问题,产品经理天天都在解决问题,为产品解决问题,通过产品为用户解决问题。你依靠从下到上的顺序,然后收集出你的观点的论据,总结出你的观点结论。搭建一个稳固结实的金字塔。注意,「金字塔原理」也可以反着用,不仅仅是从上到下。
用途四,表达,你已经搭建好了自己的金字塔,这时候要做的是将自己金字塔变成BOSS的金字塔。依然从金字塔顶端从上到下逐一开始给BOSS汇报,就在你准备的非常充分马上开始的时候,你临时接到通知,一个三十分钟的汇报时间被压缩到只有十分钟,这时候你依然不慌不忙从容自信的走向了会议室,因为你知道,时间不同,需要做的只是汇报金字塔结构的前三层而不是原计划的前十层。又是一个漂亮的转身,轻巧的身姿,巧妙的躲过了前面的大坑。
噢,对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下乔帮主,雷布斯,老罗乃至三表龙门阵的演讲或者脱口秀,是不是感觉这些结构都很熟悉?没错,都是依据「金字塔原理」来准备的。
那么,你发现我这篇文章中用了「金字塔原理」中什么样的结构吗?
晋城龙鼎 - 晋城网站建设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