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不找我要股份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
作者:龙鼎网络发布时间:2015-07-13 10:26:20浏览次数:15386文章出处:晋城自适应网站制作
我记得1998年,金山给雷军发了20万。雷军全部扔进股市里,一段时间后,变成了60万。 有一天,雷军说:“我把股票全卖了。几个月赚了40万,股票上赚钱太容易,会让人斗志偏移。我还是要集中精力在金山的事情上。” 他又说,你不问我,60万干嘛了吗? 他轻松地说:“我捐给我母校武大了。我不是给母校捐钱最多的人,但是毕业后最短时间回馈母校的人。我应该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毕业不到10年,回学校捐款的学生。” 我的概念里,那一年,他应该月薪一万。而他捐给母校的,是几乎他的全部现金。 2004年,卓越入亚马逊。雷军成了千万富翁。 用雷军自己的话说,有了钱,没换房子没换车,第一件事,把钱投给了他看好的几个兄弟。 其中,一笔给李学凌827万。我的推测,那应该是他全部钱的25%。 2010年的某天,和雷军见面。雷军说,前两天注册了个公司,打算创业了。 我说,干嘛呀? 他说,不告诉你。 我就怒了,你都告诉我你要创业了,然后说不告诉我干什么。你会聊天吗? 雷军说:唉,如果做好了,你自然会知道。如果做砸了,唉……只是刚把公司注册完,就要开干了,心情激动,想说说。 然后我转脸和李学凌说了这事。 李学凌第一句话问我,你放钱没? 我说,都没说他干什么啊…… 李学凌说,你还真是笨啊……雷总投了这么多公司,看了这么多的机会和团队。一件事,他的选择不是投资,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干……你还用问吗?一定是个他非常有信心的大生意! 下面再看看博客天下的记者王茜与雷军的对话: 记者:你现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雷军:这一段时间特别忙。我是海淀区的人大代表,北京市的人大代表,全国的人大代表。光人大代表(会)就开了一个月,会开完了以后活儿还得干呀。 记者:有种说法——“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机价格”,你觉得刺耳吗? 雷军:各种声音都有,我不是特别在意那种声音。我知道小米手机给全社会带来了影响。小米只用了两年多快速崛起,小米模式已经被行业广泛接受,但消费者理解这套(模式)的威力可能还没有真正开始。一个公司从零开始,第一年126亿,第二年316亿,第三年五六百亿。这已经是世界奇迹了。 记者:你刚创办小米的时候,听说很多人不愿意来。 雷军:最大的困难是,大家觉得(我创业)想法不靠谱。我跟很多人交流的时候,他们问我三个问题。你要做手机,你认识供应商的老板吗?我说不认识。你通过卖手机,认识运营商的老板吗?我说我不认识。你以前做过手机吗?我说没做过。我特别尴尬。 讲实话啊,我第一拨雇了10个工程师,最后一个人都没来,特别有挫败感。我大概找100个人谈过,三分之二都拒绝了邀请。尤其是邀请硬件工程师的时候,特别困难。因为我们两个行业完全不同,他们可能听说过雷军这个名字,但对我不了解。而且我都是亲自打电话约他们出来,说: “能不能见个面聊聊,听听我这个想法靠不靠谱?”说实话,我有20年没打电话自我推销了。 记者:最痛苦的一次请人经历是什么? 雷军:我曾经找了一个硬件的负责人。那个人资历很强,为了说服他加入小米,我一个星期跟他谈了5次,平均每次差不多10个小时,前前后后谈了3个月,一共谈了十七八次,终于说服了他。 但在最后一刻,我问他,你要多少股份?他说无所谓。那一瞬间,我有点绝望。小米是一个创业公司,如果这个人不在乎我们的股份,只是要一份工资不错的工作,我觉得这个人不是我想要的,他没有创业精神。 记者:被很多人泼了冷水后, 40岁坚持创办小米,对你挑战最大的是什么? 雷军:如果我输了怎么办。我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最后我找到一个好方法,我们低调一点,静悄悄地干,干砸了也没人知道。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心里很轻松。 记者:作为国内第一批投资移动互联网的人,怎么看过去每一个阶段的机遇,是运气吗? 我1989年开始创业,干了20多年,见过行业的起起伏伏,对机会的把握比别人好一些。我2006年就提出来,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所以我开始投资移动互联网公司。 2008年,谷歌发布安卓操作系统,我觉得一个巨大的机会开始了,我想做安卓手机,天赐良机。但当时没有下定决心,直到2010年我40岁的时候,(才)注册了小米。 我不甘心人生就这么结束,至少我应该去试一下。 记者:你有一个“飞猪”理论,比喻的是什么? 雷军:金山曾在IT企业里遥遥领先,后来在微软的压力下差点关门。这个过程特别辛苦,是我们不够勤奋还是队伍的执行能力不够强?有一天我豁然开朗,我觉得勤奋和努力只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你想要成功的话,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 为了给大家强调时机的重要性,我就引用了一句话——台风来的时候猪都能飞——我们有能做猪的态度,就有成功的机会。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把握机会。小米时代就是(搭)智能手机这阵风。 记者:听说有一本书直接影响了你创业? 雷军: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借了一本书叫《硅谷之火》,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挺大,看完之后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它讲述乔布斯这拨人上世纪70年代末在硅谷创业的故事。 我1987年上大学,当时就想在中国办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去创业。 记者:有人形容你“比较敏感,注重细节”,你现在最害怕失去什么? 外在的因素对我的影响不大。小米走到今天,最初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在管金山的后10年,自己都觉得特别没意思。因为金山是一家传统管理的公司,特别强调管理执行、流程制度。我办小米,找回了20年前创业的感觉,我鼓励大家做一款好产品,鼓励大家跟消费者成为好朋友,我们公司没有考核,所有的关注点就是把产品做好。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较幸福。